见到他们惊讶的样子,林源笑着说道:“不用感到吃惊,我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站在前人的成果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三名剑豪立刻正襟危坐,认真的听林源传授心得。

    “历史上,日本的剑道先人们,原本就传承下来很多实战用的剑招。只是现在被套路化以后,死板的机械运用罢了。”

    “因此我的第一步,就是将这些剑招拆出来,稍微调整一下即可使用了。”

    “另外,武士刀长于劈砍,但劈砍武器毕竟路径比突刺武器长,也更容易被对手格挡和反制,因此需要有配套的后手剑招来搭配,这部分我会结合进一部分中式剑的突刺法。”

    听到林源的解答,三位剑豪立刻就明白过来。

    武士刀虽然可斩也可刺,但毕竟还是以斩劈为主,如果真的喜欢突刺,那用西洋剑明显更加合适。

    而斩劈时,武器必然要画出一道圆弧形轨迹,路径远比突刺这种两点间直线最短的方式更长。

    因此对手更容易预判到武士刀的路径,做出相应的反制。

    林源的思路是:不用害怕对手的预判,然后就去玩预判你的预判这种坑爹打法。

    而是选择主动出击,你的格挡和反制都不要紧,只要我祭出相应的后手,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林源接着说道:“我已经编排好了36种基本招式,以及25种后手变招,都是根据实战对决设计的。”

    “只要将这些招式熟练掌握,根据对决时的情况灵活运用,就绝对强过只会用五方之构型这样的套路选手。”

    “当然,不是所有的招式,都能被每个人学会的。我会配上相应的身体素质需求表,每个人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练习吧。”

    如果说前面的招式总结,还在古代武术教习的范畴内。

    那这个身体素质需求表,就真是非常现代了。

    招式有身体素质要求,这个非常好理解。

    比如说林源第一次来日本展示过的“舰斩”,似乎最大的特点是刀快!

    毕竟能剑斩时速420公里的军舰鸟。

    但其实这一招想要在实战中运用,不仅仅是刀速要快,更需要反应快,才能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战机。

    想要刀速快还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多多练习等方式来实现。

    可是想要反应快,需要神经反应速度,这个几乎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有太大提高。

    因此,学员只需要参照一下自己测试出来的身体素质表,就知道哪些招式自己勤学苦练后可以掌握。

    哪些是和自己注定无缘,不需要白费精力了。

    能够做出这份身体素质需求表,以科学的方式指导学员练习,还是得益于林源四项大师级武器技能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