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赶路
与程佑安章和辞行后,卫辞踏上了前往百越的路程。静江是百越的省城,也是卫辞此行的目的地。为了安全起见,卫辞还雇了镖局护送。这一路有两千多公里,只在路上都要走至少三个月。路途遥远,还要跋山涉水,不仅很危险还很辛苦,很多地方马车都过不去,只能徒步。卫辞是真不忍心妻子跟自己一起去,他怕妻子都走不到百越。何琇莹却坚持一定要跟卫辞一起走。她的父母也曾建议她留在京中侍奉公婆,不要跟着夫君去受苦,但何琇莹没有听父母的话。自从嫁到卫家后,她的日子可以说比在娘家还快活。夫君体贴,公婆和善,就连太公公太婆婆对她也没有任何管束。她以前在何家时尚且要学各种技能,与伯娘婶婶相处也要讲礼仪规矩。谁让她们何家一门五翰林,是京中有名的清流人家。养出的女儿自然不能有半点差错,以免丢何家的脸面。但在卫家就不用讲究这些,即使她哪一日偷懒,日上三竿才起床,也没人说她半点不是。哪怕她向婆家提出要为祖母守孝,公婆夫君也没有阻止她。她嫁到卫家几年了,至今没有一儿半女,公婆也从无催促。婆婆甚至主动安慰她说女子太早生孩子对身体不好,晚几年也无妨。夫君也不在意,身边还干净的很,连个通房都没有。之前还有人说他怕老婆,惧内,他也从不在意。何琇莹很喜欢家里的氛围,不想有任何改变,自然要不顾一切维护现有状况。如今她已经开始渐渐变得容不得丈夫身边有别的女人的存在。现在夫君要去百越,且一去几年,何琇莹不能接受丈夫将来回京带个姨娘或庶子。但同时丈夫也是个男人,让他在百越几年身边连个伺候的女人都没有又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何琇莹坚决要跟着一起去。再说了,都说患难夫妻同甘共苦,感情才深厚。何琇莹觉得眼下正是丈夫苦的时候,她自然要陪着。因此无论谁来劝说她,都没能让她改变主意。但她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一路的艰苦,交通不便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只有慢这一个缺点,最重要的是“难行”。初出京城的时候坐着马车还好一些虽然没走两天就有些官道年久失修,十分颠簸。弄的何琇莹头晕眼花,颠的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但她还能强行忍耐。后来转了水路,她更是一路晕船,吐到胆汁都出来了,这也还能挨过去。最可怕的是离京越远,路越难走,最后几乎没有了路!何琇莹第一次知道原来山路是没有路的,更别说过马车。第一次遇到大山,山脚下的村民告诉他们,这山走不了马车,只能靠双脚去翻时,望着巍峨的高山,何琇莹险些昏过去。可没办法,他们只能卖了马车,雇人挑行李。卫辞又额外雇了又黑又壮的村民背她翻山。一开始何琇莹说什么也不愿意,她是女子,怎能让外男背她?她坚持要靠自己的腿翻过此山。一路上跟他们雇佣的几个挑夫聊天,何琇莹才知道原来这座山十分宽阔。连很多男子都翻越不了,一些赶考的书生翻越此山时都要雇挑夫背人。很少有书生能独立行走完,而且山中过夜十分危险,也耽误不得时间。所以那些挑夫都劝何琇莹放下男女之见,让挑夫背她过山。卫辞也不在意外男背自己的妻子,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以自己的体力肯定背不了妻子翻越此山。为了不耽误事,他力劝何琇莹接受挑夫背她。但何琇莹无论如何不肯,累死也要自己走。她力气小,又没有爬山经验,一开始耽误了不少时间。眼瞅着再这样下去,天黑之前他们一行人不可能翻过此山,挑夫这才急了。要知道山里很危险的,还有老虎这种大型猛兽的存在,他们可不敢在山中过夜。眼瞅着挑夫真的急了,何琇莹也的确走不动了。这才不得不妥协,和她的丫鬟接受了挑夫背她们过山。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时到达对面山脚下。只翻了这一座山,雇佣几个汉子挑行李和背人就花了近二十两银子。而接下来一路类似这样的大山还不知有多少。至此何琇莹才终于知道要走到百越那个地方会有多艰辛。心中也终于有了一丝退缩之意,她开始怀疑自己,真的能走到百越吗?可是路已经走到这,她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接下来她们彻底摒弃了马车,因为有很长一段路需要翻山,路也难行,马车根本走不动,只能靠双腿。这一路别说何琇莹,就是她的丫鬟都很快撑不住了。卫辞也累的够呛,虽说他是个男人,也出身农家。但自他出生以后父母就没让他干过什么粗活,更没接触过农活。以前在家帮母亲烧个火,打扫个庭院,洗个衣裳都算做家务了。平时养尊处优,完全没干过体力活。是以到了今天卫辞才发现他的体力,竟然是个弱鸡。真是奇耻大辱!这一路他走的脚都起了水泡愣是没好意思吭一声。但让他背何琇莹,他是真的无能为力了。于是不出所料,何琇莹病在了半途。一路又累又辛苦,何琇莹的身体到了极限,她撑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也是常见,连皇上都给了半年的上任时间,就是料到了他可能会在半途累病了。虽然现在被累病的并不是卫辞,但也大差不差。卫辞只能停下陪着妻子养病。只是这一停花销也跟着蹭蹭往上涨。他们人多,有丫鬟仆人,还有镖局护卫的人员。都住客栈开销大,再加上客栈人来人往吵的很,不利于何琇莹养病。何琇莹的病迟迟不见起色,卫辞最后索性去租了个小院搬过去。何琇莹生命有旅途劳累的缘故,但也有水土不服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慢慢休养,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