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卫辞回来看到卫岳做出的成品也兴奋极了。

    他已经是个十三岁的小少年,还没到猛长期,个头不算高。

    但一举一动已经有了谦谦君子的风采,古代夫子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知识。

    还对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行走坐卧皆有要求与指导。

    处变不惊,遇事不急,可以说是基本要求,只是很多学子都不重视罢了。

    看到父亲终于把他前世那套摆件复刻出来,他忍不住抱了卫岳一下道:

    “爹,你真是太厉害了!”

    古人情绪内敛,卫岳突然被卫辞抱了这么一下还有些不适应。

    卫辞却已经去认真观察摆件了。

    将整套摆件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后,卫辞道:

    “这套摆件若是换种木材,卖个千八百两还不是轻而易举。”

    卫岳笑笑没说话,但私下却并不打算将整套摆件拿出去卖。

    像这样的宝贝若是卖出去,先不说会不会引来别有用心的人注意。

    就算以后卫辞功名更高了,卫家能保得住这套东西不惹人觊觎。

    万一卖出去被拿去给其他匠人研究,等人家研究透了慢慢就不值钱了。

    倒不如留在自己手里当一个底牌,卫辞听说朝中很多重臣都很喜欢摆件这种东西。

    等到有朝一日卫辞入了朝堂,有求于某个大人物时,将此物献于别人。

    那这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珍宝,如此稀奇的东西,没有人会不动心的。

    只是这个想法实在过于世俗了些,卫岳还不想告诉儿子他的想法。

    他想着等到卫辞更大一些,通晓人情世故,再将这种事慢慢教给他。

    孰不知这种事卫辞根本不用卫岳教。

    一家三口围着摆件观赏了好一会儿,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

    席间,卫辞突然提出了想要去江南游学一事。

    如今卫辞在府学的课程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他在此处的进益已经不大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